暗夜阅读网-致力于各类精彩小说推荐暗夜阅读网-致力于各类精彩小说推荐暗夜阅读网

暗夜阅读网
致力于各类精彩小说推荐

精品小说篱下书香全文目录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阿婉木香】的都市小说全文《篱下书香》小说,由实力作家“胖妹6737”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本书共计19742字,篱下书香精选章节,更新日期为2025-06-04 21:11:58。在本网【ks.ayshl.com】上目前已完结。小说详情介绍:暮春的风总带着些缠绵,吹过青石板路时,卷着墙根下蒲公英的绒毛打了个旋。阿婉攥着刚买的油纸伞,竹柄还带着江南特有的潮气,她仰头望了望自家那道爬满木香花的篱墙——青灰色的瓦片缝里钻出几枝嫩绿,正随着风势轻轻晃,像极了祖母纳鞋底时垂落的棉线。“阿婉回来啦?

精品小说篱下书香全文目录畅读

下载阅读

《篱下书香》免费试读 篱下书香精选章节

暮春的风总带着些缠绵,吹过青石板路时,卷着墙根下蒲公英的绒毛打了个旋。

阿婉攥着刚买的油纸伞,竹柄还带着江南特有的潮气,

她仰头望了望自家那道爬满木香花的篱墙——青灰色的瓦片缝里钻出几枝嫩绿,

正随着风势轻轻晃,像极了祖母纳鞋底时垂落的棉线。“阿婉回来啦?

”隔壁王婶挎着竹篮从转角走出,篮里的青菜还滴着水,“你娘正寻你呢,

说是东厢房的旧书该晒了。”阿婉应了声,推开半掩的柴门。院角那株老柳树又抽出了新条,

细叶在风里织成朦胧的绿雾,

透过柳枝能看见正堂屋檐下挂着的珠帘——那是去年父亲从扬州带回的,

每颗珠子都磨得圆润,风一吹便发出细碎的响,像极了春雨落进青瓷碗。

她蹲下身将油纸伞靠在篱边,指尖无意间触到藤蔓上的花苞。这排木香是祖母在世时栽的,

如今已爬满了整道竹篱,只消再过几日,便是满院甜香。

阿婉想起幼时总爱躲在花架下看祖母抄书,老人戴着老花镜,银簪在鬓边晃,墨香混着花香,

成了她记忆里最安稳的味道。“发什么呆呢?”母亲端着木盆从厨房出来,鬓角沾着些面粉,

“快去东厢房,你爹昨儿从镇上收来几捆旧书,说是有本前朝的诗集,让你仔细着晒。

”东厢房的窗棂糊着半旧的桑皮纸,阳光透过纸窗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阿婉推开房门时,灰尘在光柱里浮沉,带着股陈年老纸特有的味道。

墙角堆着几个半人高的木箱,最上面那只敞着盖,露出几函用蓝布包着的书册。

她戴上布手套,小心翼翼地将书抱到院里的竹榻上。春风穿过廊下时,

卷起了书页边缘的毛边,阿婉伸手按住,却见扉页上落着枚干花书签——是片褪色的玉兰,

叶脉间还留着极淡的墨痕。“这书倒有些年头了。”父亲不知何时走到身后,

手里拿着块抹布擦拭竹椅,“卖书的老头说原是镇上望族陆家的旧藏,后来家道中落,

便散了出来。”陆家?阿婉心里微动。她记得幼时听祖母讲过,

镇东头那座爬满爬山虎的宅院,原是前朝翰林陆文清的故居,只是后来陆大人获罪,

府宅便荒了,只留下个“陆家巷”的地名。她翻开书册,见内页用小楷写着工整的诗行,

墨迹已泛出淡淡的灰褐。忽然间,指尖触到某处纸页的凸起,仔细一看,

竟是几个用指甲刻下的小字——“乙卯年春,于听雨轩”。“爹,

你看这……”阿婉将书递过去。父亲接过细看,眉头微蹙:“听雨轩?

莫不是陆大人当年的书房?”他顿了顿,指着书页边缘的一处批注,“你看这行朱笔,

像是后世人写的,倒像是……”话音未落,院门外忽然传来清脆的铃铛声。阿婉抬头,

见一个身着月白长衫的少年正站在柴门边,手里牵着匹白马,马鞍上挂着个绘着山水的行囊。

“请问,这里可是卖旧书的人家?”少年声音清朗,眉眼间带着几分书卷气,

只是脸色略显苍白。父亲放下书,迎了上去:“正是。小哥是……”“在下姓沈,从苏州来。

”少年拱手道,“听闻贵地有前朝旧籍流出,特来寻访。”他的目光落在竹榻上的书册上,

忽然停在那本带玉兰书签的诗集上,眼神微微一怔。阿婉留意到他腰间系着枚玉佩,

雕的是半朵玉兰,与书签上的花形竟有几分相似。“这书……可否一观?

”沈姓少年指着那本诗集,语气里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父亲点点头,将书递过去。

少年接过书时,指尖微微发抖,他翻开扉页,看到那枚干花书签时,喉结动了动,

低声道:“果然是它……”“小哥认得这书?”父亲问道。少年没有回答,只是翻到某一页,

指着诗行旁的一处批注:“这里原本有首和诗,为何不见了?”阿婉凑近一看,

只见墨色诗行旁果然有块淡痕,像是被人小心地揭去了什么。“这书收来时便是这样。

”父亲摇头道,“或许是年代久了,纸页受损。”少年沉默片刻,将书合上,

从行囊里取出个锦盒:“不瞒二位,此乃家传之物,当年先祖曾与陆大人有过交游,

这诗集原是陆大人赠予先祖的,内页本该有先祖的和诗。”他打开锦盒,

里面躺着半张泛黄的宣纸,上面用簪花小楷写着几句诗,末尾落着“沈青崖”的款。

阿婉心里一惊——沈青崖,莫不是那位以诗画闻名的前朝隐士?

她曾在祖母的藏书中见过这个名字。“这书签……”少年拿起那枚玉兰干花,

指尖轻轻拂过花瓣,“是先祖夫人亲手所制,当年随书一同赠予陆大人,不想竟流传至今。

”他的声音有些哽咽,“不瞒二位,我此次南下,正是为寻此物。陆大人蒙冤后,

家中藏书散佚,先祖曾多方寻访未果,临终前仍引为憾事。”父亲叹了口气:“原来如此。

只是这书页上的和诗为何会被揭去,倒是奇怪。

”少年摇头:“或许是当年抄家时被人动了手脚,也未可知。”他将宣纸与诗集并置,

只见两处的墨迹果然出自同一时期,只是和诗的位置空着,像道未愈合的伤口。

阿婉望着少年手中的玉佩,又看看那枚玉兰书签,忽然想起祖母曾说过,

陆家**当年与一位姓沈的书生有过婚约,后来陆家获罪,那书生便不知所踪。

“小哥可知陆大人的后人近况?”她忍不住问道。少年苦笑:“听家父说,

陆大人唯一的女儿当年侥幸逃脱,后在江南某地隐居,只是早已断了音讯。”他顿了顿,

望向院角的木香花架,“先祖曾言,陆**最爱玉兰,当年听雨轩外种满了玉兰树,

每逢花开,便与先祖在树下唱和。”春风忽然大了些,卷起竹榻上的书页,

哗啦一声翻到最后一页。阿婉眼尖,看见封底内侧似乎有什么东西,她小心地揭开纸角,

竟露出半张被胶水粘住的信纸。“这是……”三人同时凑近。信纸已变得极脆,

阿婉用镊子轻轻揭开,只见上面用女子的笔迹写着几行字,墨色已晕染开,

却仍能辨认:“青崖君亲启:一别经年,君可安好?闻君已入山隐居,不胜慰藉。

前日于旧箧中得君赠诗,忽忆听雨轩中玉兰如雪,君执卷而立,衣袂沾香。

今将和诗录于其后,聊寄相思。奈何时势险峻,不敢付邮,只得藏于此书之内,待他年有缘,

或可重逢……”字迹到此处戛然而止,似乎被人仓促截断。少年捧着信纸的手剧烈颤抖,

眼中泛起泪光:“是她……是陆**的字迹!”他指着诗集中被揭去的那处,

“原来和诗在此!不知为何被人分开……”父亲看着信纸,若有所思:“或许是当年抄家前,

陆**将和诗藏于此书,后来书被散出,而这张信纸却被遗漏在封底。

”阿婉望着院墙上的木香花,忽然想起祖母临终前交给她的一个檀木匣子,

说里面是陆家旧物,让她好生保管。她连忙跑回房间,从箱底取出匣子。“爹,你看这个!

”匣子打开,里面躺着一支玉簪,簪头雕的正是一朵含苞的玉兰,旁边还有半张泛黄的笺纸,

上面用墨笔写着:“乙巳年秋,于木香篱下,录陆氏遗诗。”少年接过笺纸,

只见上面录着的,正是诗集中那首缺了和诗的原作,而落款处的日期,

竟与信纸上的“乙卯年”相隔八年。“乙巳年……”少年喃喃道,

“那是先祖隐居后的第三年。”他忽然抬头,望向阿婉,“敢问令祖母……”“祖母姓陆。

”阿婉轻声道,“她生前总说,祖上曾在镇上住过,后来家道中落才迁到此处。

”风穿过廊下,珠帘发出清脆的响声,像极了时光的回响。阿婉忽然明白,

为何祖母总爱在木香花下抄书,为何她的藏书中总有几本前朝诗集,

为何那株老柳树下埋着个刻着“听雨”二字的石镇纸。“原来……”少年站起身,

对着阿婉和父亲深深一揖,“多谢二位让我得见先祖遗墨,更解了多年心结。

”他将宣纸、信纸与诗集并放在竹榻上,只见三者合在一起,竟如一幅完整的画卷。

阿婉看着那朵玉兰书签,又看看少年腰间的玉佩,

忽然想起祖母常说的一句话:“缘分这东西,就像木香花的藤蔓,绕来绕去,

终会找到该去的地方。”“小哥若不嫌弃,可将这些物件暂且放在此处?”父亲说道,

“待我寻个好匠人,将书页修复,再将和诗补回原处。”少年点头,

眼中含着笑意:“如此甚好。其实……”他顿了顿,从行囊里取出另一本书册,

“我此次南下,还带来先祖的笔记,里面记载了当年与陆大人交往的细节,

或许……能补全这段往事。”夕阳西下时,阿婉将修复好的诗集放回木箱,

见少年正与父亲在廊下交谈,桌上摆着新沏的碧螺春,茶香混着木香,在暮色里渐渐弥漫开。

她走到篱边,见那株木香终于绽开了第一朵花,嫩黄的花瓣在晚风里轻轻晃,

像极了祖母当年簪在鬓边的那朵。远处传来更夫的梆子声,阿婉抬头望向天边的月牙,

忽然想起诗里那句“旧梦一帘月色长”。原来有些梦,并不会随岁月消散,

它们只是化作了书香,藏在泛黄的纸页里,等着某个春风沉醉的傍晚,被人轻轻翻开。

她转身走进屋,见少年正将先祖的笔记摊开在灯下,父亲在一旁研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