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角色是【苏然林宇】的言情小说《那些触动心灵的瞬间:青春的交响》,由网络红人“榴莲刺刺球”创作,故事精彩纷呈,本站纯净无广告,欢迎阅读!本书共计19593字,那些触动心灵的瞬间:青春的交响精选章节,更新日期为2025-09-17 15:36:16。在本网【ks.ayshl.com】上目前已完结。小说详情介绍:“我想当作家,这不是空想,王老师说我有天赋……”“王老师是教语文的,她当然帮着你胡闹!”妈妈把碗重重磕在桌上,汤水溅出几滴在桌布上,“作家能当饭吃吗?你看看隔壁老李家的女儿,考上师范大学,毕业就能当老师,多稳定!”苏然突然想起上周在文学社读到的句子:“大人们总把‘稳定’裹成糖,却不知道有些孩子的喉....
《那些触动心灵的瞬间:青春的交响》免费试读 那些触动心灵的瞬间:青春的交响精选章节
1第一章:初逢的旋律九月的风卷着桂花香扑进教学楼,苏然抱着一摞刚发的新书,
指尖无意识地抠着塑料书皮的褶皱。高一(3)班的门牌在走廊尽头泛着冷白的光,
她深吸一口气,像潜入深海般挪进教室。后排靠窗的位置空着,
阳光透过玻璃在课桌上投下菱形光斑。苏然把书包塞进桌肚时,金属拉链撞上铁皮发出轻响,
她下意识缩了缩肩膀,迅速将视线钉在摊开的语文课本上。邻座女生讨论着周末的电影,
前排男生用课本挡着偷偷玩手机,这些鲜活的声响像隔着一层磨砂玻璃,
让她觉得自己是鱼缸里的孤鱼。午休铃响时,苏然抱着笔记本溜出教室。
图书馆三楼的文学区总是很安静,木质书架散发着旧书特有的霉味,阳光透过高大的窗户,
在地板上切割出明暗交错的条纹。她在D区徘徊许久,
指尖划过《飞鸟集》《新月集》的脊线,
最终停在最高层那本灰蓝色封皮的诗集上——上周在语文拓展阅读里见过推荐,
作者是位冷门的现代诗人。踮起脚尖够了三次,指尖刚要触到书脊,
突然有只骨节分明的手从斜后方伸来,轻松抽出了那本书。
苏然吓得差点踩翻脚边的金属梯凳,转身时撞在书架上,发出“咚”的闷响。“抱歉,
吓到你了?”男生的声音像浸过柠檬水,带着清爽的少年气。他穿着干净的白衬衫,
袖口卷到小臂,露出手腕上简单的黑色手表,额前碎发被阳光染成浅棕色。
苏然的脸瞬间烧起来,攥着笔记本的手指关节泛白,半天没挤出一个字。
她最怕这种突发状况,大脑像被按下暂停键,所有想好的措辞都卡在喉咙里。
男生把诗集递过来,封面上印着烫金的书名《雾里的灯》。“你也喜欢陈默的诗?
”他歪头笑的时候,左边嘴角有个浅浅的梨涡,“我找这本找了两周,上周来还被借走了。
”苏然接过书的指尖碰到他的指腹,像触电般缩回手。“嗯……语文老师推荐的。
”她的声音细若蚊蚋,眼睛盯着自己磨得发白的帆布鞋。“王老师?”男生眼睛亮起来,
“她是不是还说陈默的诗里有‘潮湿的孤独’?”苏然猛地抬头,惊讶地睁大眼睛。
王老师确实在课上说过这句话,当时全班都在埋头记笔记,她还以为只有自己听进去了。
“我叫林宇,隔壁(2)班的。”男生落落大方地伸出手,
“经常在王老师办公室碰到你交作业,你是苏然吧?”原来他认识自己。
苏然的心跳漏了一拍,迟疑着伸出手轻轻碰了碰他的指尖:“嗯,我是。
”林宇翻开诗集第17页,
指着其中一句用红笔圈出来的句子:“你看这句‘月亮在井里洗澡时,
把影子丢给了打水人’,是不是很像晚自习时,路灯把树影投在我们作业本上?
”苏然凑近去看,阳光刚好落在书页上,把他的字迹照得格外清晰。
那些她只能在心里默默感受的意象,被他用简单的比喻说出来,
像突然有人推开了她紧闭的窗。“我觉得他写离别那段更妙。”苏然鼓起勇气开口,
声音依旧很轻,“‘站台的风偷走了最后一句再见,铁轨在暮色里哭成平行线’。
”林宇眼睛瞪得圆圆的,随即拍了下手:“这句我超喜欢!上周坐火车回外婆家,
看着窗外后退的铁轨,突然就想起这句诗。”他从书包里掏出个浅蓝色笔记本递过来,
“我抄了他所有的诗,还有自己的批注,你要是不介意……”苏然接过笔记本时,
闻到纸页间夹着晒干的桂花香气。翻开第一页,是用钢笔写的《雾里的灯》读后感,
字迹飞扬又工整,末尾画着个简笔画的小台灯。“我们学校有文学社,”林宇突然说,
“每周三下午活动,就在三楼活动室。王老师是指导老师,我们经常读诗、讨论文学,
有时候还会自己写点东西。”他挠挠头,眼神带着期待,“你要不要来看看?
”苏然捏着笔记本的手指收紧了。小学时她曾鼓起勇气报名朗诵比赛,
却在全班注视下忘了词,从此再也不敢在人前表达。可看着林宇真诚的眼睛,
拒绝的话怎么也说不出口。“我……我不太会……”“没关系啊。”林宇笑得更灿烂了,
“不用做什么,听我们聊也行。对了,我们社长陈瑶超厉害,上次全市作文比赛拿了一等奖,
她肯定能跟你聊到一块儿去。”上课铃响时,苏然抱着那本《雾里的灯》站在图书馆门口,
林宇跑下楼梯前回头喊:“周三下午四点,三楼活动室!记得来啊!
”九月的风掀起她的校服衣角,口袋里的浅蓝色笔记本微微发烫。
周三下午的社团活动比苏然想象中热闹。文学社活动室不大,墙上贴满了社员们的手写诗,
靠窗的长桌上摆着几盆多肉,阳光透过百叶窗在地上投下条纹阴影。
十几个穿着校服的男生女生围坐在一起,陈瑶正站在讲台上读自己的新作。
“……蝉鸣把夏天泡得发涨,我们踩着树影回家,
书包里装着没吃完的冰棍和没说出口的喜欢……”陈瑶的声音清亮,读诗时眼睛闪闪发光,
齐耳短发随着动作轻轻晃动。苏然缩在门口的角落,手里攥着林宇借她的诗集,
心脏像揣了只兔子。陈瑶读完诗,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她目光扫过来,
立刻笑着朝苏然招手:“你就是苏然吧?林宇跟我们说了,快进来坐!
”所有人的视线都集中在她身上,苏然的脸又开始发烫。林宇从人群里挤出来,
拉着她的手腕走到中间的空位:“别紧张,我们这儿没那么多规矩。
”副社长赵阳推了推黑框眼镜,递过来一杯温水:“我是赵阳,
经常听王老师夸你作文写得好。”他说话慢条斯理,手指上沾着墨水渍,
“上次你写的《梧桐叶落》,我在办公室看到了,比喻用得很妙。
”苏然接过水杯的手在发抖,没想到自己的作文会被注意到。陈瑶搬了把椅子坐在她旁边,
翻着自己的笔记本:“我看了你上次周记里抄的陈默的诗,你对‘孤独’的理解很特别,
能跟我们说说吗?”周围的讨论声渐渐低下去,所有人都在等她开口。苏然捏着水杯的边缘,
指尖泛白,脑海里突然闪过林宇在图书馆说的那句话。她深吸一口气,声音虽然还有点抖,
却比预想中清晰:“我觉得……陈默的孤独不是冷的,是带着温度的。
就像……就像冬天下雪时,路灯周围的光晕,看起来很孤单,但其实在悄悄融化雪花。
”活动室里安静了几秒,随即爆发出小声的惊叹。赵阳推了推眼镜,
眼里闪过赞许:“这个比喻绝了!比我上次说的‘孤独是没关紧的水龙头’好多了。
”陈瑶拍了下手:“说得太对了!我就说林宇没骗我们,苏然果然很会读诗!
”林宇在旁边冲她比了个加油的手势,左边嘴角的梨涡又露了出来。
那天的活动主题是“青春里的小秘密”,社员们轮流分享自己藏在心底的故事。
有人说偷偷给暗恋的男生送了三个月的牛奶,有人说把考砸的试卷藏在床垫下,
还有人说写了封永远不会寄出的信。苏然坐在人群中,听着那些鲜活的故事,
感觉心里那层厚厚的冰壳正在慢慢融化。活动快结束时,陈瑶突然拍了下手:“对了,
下周六我们要办个小型诗歌朗诵会,就在学校的小礼堂,每个人都要准备一首诗,
可以是自己写的,也可以是喜欢的作品。”她看向苏然,眼神带着鼓励,“苏然,
你也来试试吧?”苏然下意识想拒绝,林宇在旁边轻轻碰了碰她的胳膊:“试试嘛,
就当是读给我们听。”赵阳也附和:“你声音很好听,读诗肯定特别有感觉。
”窗外的夕阳把天空染成橘红色,苏然看着活动室里一张张真诚的脸,点了点头。
朗诵会那天,苏然站在后台,手心全是汗。小礼堂里坐满了人,前排是文学社的社员,
林宇举着写着“加油”的牌子冲她笑。陈瑶帮她理了理校服衣领:“别紧张,
就像平时在活动室那样就好。”报幕员念到她的名字时,苏然的腿在发抖。
走上舞台的短短几步,她感觉像走了一个世纪。聚光灯打在脸上,有点发烫,
台下的面孔模糊成一片光晕。她深吸一口气,
低头看向手里的诗稿——是她自己写的《图书馆的光》。“九月的阳光切开书架的阴影,
你递来的诗集沾着桂花香气,文字在指尖发芽,沉默的种子,
终于长出会说话的藤蔓……”她的声音刚开始还有些发颤,读到一半时,视线穿过人群,
落在林宇带着鼓励的笑脸上。不知怎的,心里的紧张突然消失了,
剩下的只有想要表达的冲动。“……原来孤独不是一座孤岛,当有人读懂你眼底的潮汐,
所有沉默的夜晚,都变成会发光的星……”最后一个字落下时,台下安静了几秒,
随即响起热烈的掌声。陈瑶站在台下,用力朝她比了个心,赵阳推了推眼镜,嘴角扬起微笑。
林宇的掌声最响亮,眼里的光比聚光灯还要亮。苏然鞠了一躬,转身跑下台,
心脏还在砰砰直跳。林宇等在后台,递过来一瓶冰镇的橘子汽水:“超棒的!
我就知道你可以。”汽水瓶上凝结的水珠沾在手指上,冰凉的甜意顺着喉咙流进心里。
苏然看着眼前笑着的少年,看着不远处互相击掌的陈瑶和赵阳,突然觉得,
这个秋天好像没那么孤单了。图书馆的那束光,不仅照亮了书页,
也照亮了她心里那条长满青苔的小径。而那些伸出的手,正拉着她,慢慢走向更明亮的地方。
2第二章:梦想的变奏十月的月考成绩单像片枯叶,轻飘飘落在饭桌上,
却在苏然心里砸出巨响。语文成绩依旧稳居年级第一,作文甚至被印成范文在全年级传阅,
但数学和物理的分数像两个刺眼的补丁,把总分拉得摇摇欲坠。“我跟你爸不是反对你看书,
”妈妈把炒好的青菜推到她面前,筷子在盘子里划出细碎的声响,“但你得分清主次吧?
高三冲刺就剩一年多,你把写诗的时间用来做两套数学卷,成绩能是现在这样?
”爸爸放下酒杯,玻璃底与桌面碰撞发出闷响:“下周开始,晚自习别去什么文学社了。
我跟班主任说好了,每天放学后留在教室补课。”苏然握着筷子的手猛地收紧,
竹制的纹路硌进掌心:“可是……文学社下周要交全市青少年文学大赛的作品,
我准备了好久……”“那种比赛有什么用?”爸爸的声音陡然拔高,
酒气混着失望扑面而来,“能给你高考加分吗?能让你上重点大学吗?苏然,
你能不能现实一点?”“我不是不现实,”苏然的声音带着哭腔,却依旧固执地昂着头,
“我想当作家,这不是空想,王老师说我有天赋……”“王老师是教语文的,
她当然帮着你胡闹!”妈妈把碗重重磕在桌上,汤水溅出几滴在桌布上,
“作家能当饭吃吗?你看看隔壁老李家的女儿,考上师范大学,毕业就能当老师,多稳定!
”苏然突然想起上周在文学社读到的句子:“大人们总把‘稳定’裹成糖,
却不知道有些孩子的喉咙,咽不下这种甜。”她没再争辩,
扒拉了两口饭就端着碗冲进房间,反锁的瞬间,眼泪终于砸在作业本上,晕开一小片墨迹。
书桌上摊着《图书馆的光》的修改稿,这是她为文学大赛准备的作品。台灯暖黄的光晕里,
林宇帮她标注的修改意见格外清晰:“这里的比喻可以更具象些,
比如把‘心跳’写成‘被按错节奏的钢琴键’”。她摸出手机想给林宇发消息,
却在输入框里删删改改,最终只锁了屏,趴在作业本上无声地哭。周三的文学社活动,
苏然是踩着点到的。活动室里弥漫着咖啡味,陈瑶正站在白板前勾画比赛作品的框架,
赵阳埋头在稿纸上写着什么,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格外清晰。林宇看到她眼下的乌青,
皱了皱眉:“你昨晚没睡好?”苏然摇摇头,把书包往角落一扔,拉开椅子坐下。
陈瑶转过来问:“你的《图书馆的光》改得怎么样了?我跟赵阳都觉得这篇很有希望拿奖。
”提到作品,苏然的眼圈突然红了:“我可能……不能参加比赛了。
”活动室瞬间安静下来。赵阳推了推眼镜:“是写不出来了?还是觉得稿子不满意?
我们可以帮你改……”“都不是。”苏然吸了吸鼻子,声音哽咽,“我爸妈不让我参加,
他们说要让我专心补课,以后不准我再来文学社了。”林宇的手指猛地攥紧了笔,
笔帽在桌面上磕出轻响:“他们怎么能这样?
你明明那么喜欢写作……”“他们觉得写作没用,不稳定。”苏然低下头,
盯着校服裤膝盖处的褶皱,“他们说,女孩子就该考个师范或者医生,安安稳稳过一辈子。
”陈瑶走过来坐在她身边,轻轻拍着她的背:“我爸妈以前也这样,
总说我写东西是浪费时间。后来我拿了全市作文比赛一等奖,他们去参加颁奖典礼,
看到台上那么多人夸我,回家就没再反对过了。”她晃了晃苏然的胳膊,
“要不……我们找叔叔阿姨聊聊?”苏然苦笑:“没用的,他们很固执。
”“那就让他们看到写作的价值。”赵阳突然开口,他推了推眼镜,
从书包里掏出一沓打印纸,“这是我整理的资料,你看,现在很多大学都有创意写作专业,
毕业可以去出版社、杂志社,或者当编剧,就业面很广的。”他指着其中一页,
“你看这个,去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就是从青少年文学比赛出道的。
”林宇突然站起来:“我有个办法!”他眼睛亮得惊人,“我舅舅认识一位作家,
就是上次来我们学校开讲座的周老师!他得过很多奖,现在还在大学当教授。
如果能让周老师跟叔叔阿姨聊聊,他们说不定会改变想法!”苏然愣住了:“周老师?
可是……我们怎么联系到他啊?”“我试试!”林宇掏出手机,
手指飞快地在屏幕上敲打,“我舅舅以前跟他合作过,说不定能要到联系方式。
就算见不到面,能让周老师说几句话也好啊!”那天的活动结束后,
林宇一直抱着手机等消息。夕阳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苏然踢着路边的小石子,
突然说:“其实……我有时候也会想,是不是真的该放弃。”“为什么?
”林宇停下脚步。“我怕让他们失望。”苏然的声音很轻,“我知道他们是为我好,
每天上班那么累,还要为我的成绩操心。有时候看到我妈偷偷抹眼泪,
我就觉得……是不是真的该听他们的话。”林宇蹲下来,平视着她的眼睛,
夕阳的光落在他睫毛上,像镀了层金:“苏然,你记得《雾里的灯》里那句话吗?
‘父母给的路或许平坦,但只有自己踩出来的,才叫人生’。”他从口袋里掏出颗橘子糖,
剥开糖纸递过来,“甜吗?”苏然含住糖,橘子的酸甜在舌尖蔓延开来。“你看,
”林宇笑起来,梨涡又露了出来,“就算所有人都觉得橘子酸,你尝到的甜也是真的。
写作对你来说,就是这种甜,对不对?”苏然看着他亮晶晶的眼睛,突然用力点了点头。
周五下午,林宇突然在微信群里发了条消息:“搞定了!周老师说这周日下午有空,
愿意跟苏然见一面!”后面跟着个蹦蹦跳跳的表情包,苏然看着屏幕,突然觉得鼻子酸酸的。
她点开林宇的对话框,输入:“谢谢你。”很快收到回复:“跟我还客气什么?
到时候我们陪你一起去!”周日的咖啡馆在一条老巷子里,木质的门廊爬满了爬山虎。
周老师穿着米色的风衣,头发有些花白,笑起来眼角的皱纹里都带着温和。
他点了四杯热可可,推到苏然他们面前:“林宇跟我说了你的情况,
也看了你写的《图书馆的光》。”苏然的心跳瞬间加速,紧张地攥着杯子。“写得很好。
”周老师的声音很温和,“尤其是对光影的描写,很有灵气。你有一双能发现美的眼睛,
这是作家最宝贵的东西。”他顿了顿,看向苏然,“但你爸妈的担心也不是没有道理,
写作确实需要付出很多,而且不一定能有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苏然的心沉了下去。“但是,
”周老师话锋一转,“人生的成功从来不止一种标准。我教过很多学生,
有的成了畅销书作家,有的在中学当语文老师,还有的开了家小书店,
每天看看书、写点东西,过得也很幸福。重要的是,你是不是真的热爱。
”他从包里掏出一本书,在扉页上写下一行字,递给苏然,“这是我刚出道时写的书,
送给你。上面写的是,‘让热爱成为盔甲,而不是软肋’。”苏然接过书,
指尖碰到扉页上的字迹,温热的触感顺着指尖蔓延到心里。“其实,”周老师笑了笑,
“我女儿以前也喜欢画画,我跟她妈都希望她学金融,闹了很久的别扭。
后来她偷偷报考了美术学院,现在成了插画师,每次看到她画的画被印成书,
我比自己得奖还开心。”他看着苏然,“有时候,父母需要的不是顺从,
而是看到你坚持的勇气。”回家的路上,苏然抱着那本书,脚步轻快了很多。
林宇和陈瑶在旁边叽叽喳喳地讨论着比赛的细节,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他们身上,
像镀了层金边。“我想好了,”苏然突然停下脚步,眼睛亮得像星星,
“我要把《图书馆的光》改完,参加比赛。就算爸妈还会反对,我也要让他们知道,
我是认真的。”林宇用力点头:“我们帮你一起改!”“对,”陈瑶掏出笔记本,
“我觉得结尾可以再升华一下,比如……光是会传递的。”苏然翻开周老师送的书,
扉页上的字迹在夕阳下格外清晰。她突然想起第一次在图书馆见到林宇时,
他递过来的那本《雾里的灯》,想起文学社活动室里温暖的灯光,想起此刻身边朋友的笑脸。
原来,热爱真的会发光,而且这束光,从来都不是孤单的。晚上吃饭时,
苏然把周老师的书放在桌上。爸妈的目光落在书皮上,没有说话。“爸妈,
”苏然深吸一口气,声音虽然还有点抖,却很坚定,“我知道你们是为我好,
但我真的很喜欢写作。我不会因为写作耽误学习,我会努力平衡好的。这次比赛,我想参加,
就算最后没拿到奖,我也想试试。”她从书包里掏出赵阳整理的资料,
放在爸妈面前:“你看,写作也可以有很多出路的。我不是想当不切实际的幻想家,
我只是想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妈妈拿起那本书,手指轻轻拂过封面,爸爸看着那些资料,
眉头慢慢舒展了些。沉默了很久,爸爸终于开口:“比赛可以参加,但前提是,
下次月考的数学成绩必须提高二十分。”苏然的眼睛瞬间亮了:“真的吗?我保证!
”妈妈叹了口气,夹了块排骨放在她碗里:“别太累了,晚上写作业别熬太晚。
”苏然用力点头,眼眶突然热了。她知道,这只是开始,未来还有很多挑战,但此刻,
她心里充满了勇气。就像周老师说的,热爱是盔甲,而身边这些温暖的人,
就是盔甲上最坚固的铠甲。那天晚上,苏然趴在书桌上改稿子,台灯的光晕里,
林宇的批注、赵阳的资料、周老师的赠言都在眼前。她笔尖划过纸张,
写下新的结尾:“光会沿着掌心的纹路流淌,在父母的目光里,在朋友的笑声里,
在每一个为热爱而坚持的瞬间里,长成永不熄灭的星辰。”窗外的月光落在稿纸上,
像撒了层碎银。苏然伸了个懒腰,看着窗外的星空,突然觉得,这个秋天,
不仅有桂花的香气,还有梦想发芽的声音。
3第三章:青春的**十一月的风卷着银杏叶掠过教学楼顶时,
苏然的数学成绩真的提高了二十分。爸爸拿着成绩单反复核对三遍,
最后默默从阳台搬了盆绿萝放在她书桌旁,妈妈则在晚饭时多炖了盅乌鸡汤,
碗底沉着两颗饱满的红枣。《图书馆的光》最终拿到了文学大赛二等奖。颁奖典礼那天,
苏然站在台上接过证书时,在观众席第三排看到了爸妈的身影。妈妈用手机拍个不停,
爸爸的背挺得笔直,嘴角压不住地上扬。下台后,
爸爸突然从口袋里掏出支钢笔:“王老师说你缺支好笔,我托人在文具店挑的。
”笔身是沉静的藏蓝色,笔帽上刻着细小的星光图案。
文学社的庆祝会定在周五放学后的活动室。陈瑶买了个奶油蛋糕,
上面用巧克力酱写着“我们都是追光者”,赵阳带了自己烤的曲奇,
林宇则抱来一大束向日葵,金黄的花瓣在暖黄的灯光里格外明亮。“接下来有个好消息,
”陈瑶切着蛋糕宣布,“下个月全市高中要办文学交流会,每个学校派**参加,
我们社选了苏然、林宇,还有……”她故意拖长语调,笑着看向门口,“外校的特邀嘉宾,
宋逸!”门被轻轻推开,走进来的男生穿着干净的白衬衫,袖口整齐地卷到小臂。
他身形清瘦,鼻梁上架着副细框眼镜,镜片后的眼睛像浸在水里的黑曜石,带着温和的笑意。
“宋逸是实验中学的学霸,”陈瑶拉着他走到中间,“不仅全科稳居年级第一,
写的散文还上过《青少年文学》杂志呢!”宋逸朝大家弯了弯腰,
声音清润如玉石相击:“大家好,我是宋逸。早就听说你们社的《雾里灯诗刊》办得很棒,
特意来学习的。”他的目光落在苏然身上时微微顿了顿,笑着递过本书,
“这是我自己整理的散文随笔,里面有几篇提到了陈默的诗,或许你会喜欢。
”书的封面是淡雅的浅蓝色,扉页上有他手写的名字,字迹清隽如松。苏然接过书时,
指尖不小心碰到他的指腹,像被细小的电流窜过,瞬间红了脸。
“你们俩肯定有很多共同话题,”林宇突然开口,他手里还捧着那束向日葵,
金黄的花瓣蹭到他的校服袖口,“宋逸也喜欢陈默的诗,
上次在市图书馆还跟我聊过《雾里的灯》。”宋逸笑着点头:“确实,
苏然在比赛里写的《图书馆的光》我也读了,里面那句‘光会沿着掌纹流淌’,意境特别好。
”他推了推眼镜,认真地看向苏然,“尤其是对光影层次的把握,
很有陈默早期作品的韵味,但又多了份少女的细腻。”被这样认真地夸奖,苏然的脸更烫了。
她低下头翻着宋逸送的书,发现里面夹着张便签,
上面用铅笔写着句诗:“当路灯在雪地里种下影子,我们的脚印是未寄出的信。
”字迹旁边画着个小小的路灯简笔画,和林宇笔记本上的那个有几分相似。
交流会前的准备工作比想象中忙碌。每个学校要出一个主题展板,
还要准备小组讨论的发言稿。苏然、林宇和宋逸被分在一组,
负责“青春与文学的碰撞”这个主题。他们经常在周末的市图书馆碰面。
宋逸总能提出独到的见解,他会从哲学角度分析青春文学的价值,
也能精准地指出苏然发言稿里冗余的比喻。“这里的‘心跳像鼓点’可以改得更具象,
”他指着苏然的稿子,笔尖在纸上轻轻点了点,“比如‘心跳像被风吹乱的琴键,
总在不经意间弹出错音’,更符合你细腻的文风。”苏然看着他认真的侧脸,
阳光透过图书馆的玻璃窗落在他的睫毛上,投下淡淡的阴影。他身上有种沉静的力量,
像秋日午后的阳光,温和却不灼人,让人忍不住想要靠近。林宇总是坐在他们对面的位置,
大多数时候在低头查资料,偶尔抬头时,目光会掠过苏然和宋逸相谈甚欢的身影,
然后迅速低下头,指尖无意识地抠着笔记本的边角。有次讨论到傍晚,外面突然下起了雨。
宋逸撑开伞送苏然到公交站,雨滴敲在伞面上,发出沙沙的轻响。“其实,”他突然开口,
声音被雨声滤得格外清晰,“我很早就读过你在《雾里灯诗刊》上的诗,
尤其是那首《站台》,‘铁轨在暮色里哭成平行线’,当时就觉得这个作者很特别。